English

经济学家的情韵

2001-02-1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胡双宝 我有话说

前一阵看到老数学家苏步青教授的《数与诗的交融》,近日又读到《厉以宁诗词解读》,十几篇解读文章引了厉以宁教授的几十首诗词,另外附有选自《厉以宁词一百首》、《厉以宁诗词又一百首》以及这两本集子以外的诗词134首。于是我产生一种感觉:作诗不是诗人的专利;读过厉先生的诗词,甚至觉得,非专业诗人往往能生产出好诗,因为“诗者,志之所之也,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”(《毛诗序》),诗是人们心志的驰骋,情感萌动于内。

1959年是“大跃进”高潮之后“持续跃进”的年代。这一年,厉以宁写了一首《七绝·河北农村所见》:“高炉馀火映红霞,农舍停炊社即家,岂止城中遭苦雨,溪头荠菜不开花。”这是辛弃疾《鹧鸪天·代人赋》的翻造。辛词下阕“山远近,路横斜,青旗沽酒有人家。城中桃李愁风雨,春在溪头荠菜花”,表达他被罢官后闲居农村,对农村生活的赞爱。厉诗描述的却是“大跃进”后农村败破的景象:遭风雨的岂止城中,岂止桃李,连可聊以充饥的荠菜都不开花。这与一时风靡的“向声背实”之作大异旨趣,与当时震耳欲聋的“公社好”大唱反调,却写出了当时农村的实况,道出了农民的惨苦。2000年7、8月间,厉以宁写了一首《江城子·青海湖》,也是农村,而且是待开发的西部地区,却是“车逐羊群湖畔去,芳草地,绿葱葱”,是“品尝藏家青稞酒,三盏过,醉颜红”。“诗者,根情,苗言,华声,实义。”(白居易)表述“实义”是诗文的本务,需要刻意追求。

厉以宁的词多于诗,这也许是词的长长短短的形式便于表达无穷变幻的思绪和事物,既遵照格律,又大有选择变换的余地。他受到中小学国文老师的点拨,自己勤奋努力,从而步入古典诗词的天地,成长为情满韵足的业余诗词家。据他的老同学介绍,他能默写好几十首词牌的正谱。厉以宁十七岁时(1947年)填的第一首词《相见欢·仪征新城途中》。当时作者在南京读高中,春假期间回家乡仪征。词中写的是一组组画:上阕“桨声篙影波纹,石头墩,蚕豆花开一路、水乡春”,一派恬静的南方农村河边景象。下阕“长跳板,小河岸,洗衣人,绿裤红衫都道、是新婚”。上穿绿下着红的新婚女子河边洗衣,是当地的习俗。这第一首词严格按照上阕平,下阕二仄二平的要求,意境清逸淡雅鲜动,用词浅易平实而又十分讲究。

厉以宁的诗词内容广泛。解读者分治学精神、母校情结、处逆境中的乐观豁达、人生哲理、改革情怀、祖国山河之恋、母爱、夫妻之情、关爱子女、同窗之谊、历史人物评价等十四个方面分析介绍。今举其一二。

1957年,厉以宁受到不公正的待遇,长期在资料室工作,“文革”期间被关“监改大院”,1969年随北大一千几百名教职员发配江西鲤鱼洲农场劳动改造。不论哪种境遇,厉以宁总能清醒地对待,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精神,心底里蕴藏着理想和希望。初到鲤鱼洲,收到一位“监改大院”的“监友”悄悄递来的一首《鹧鸪天》,词中表述了苦闷无奈的心情:“百年驹影惊回首,一纸家书慰展眉。”厉以宁步原韵和之,以“青莲自信身无染,银杏何愁鬓有丝”表明应当珍视人生理想情操,而且满怀信心地预言拨云见日的美好的明天:“堤上路,画中词,升潮也有落潮时。江风吹尽三秋雾,笑待来年绿满枝。”

厉以宁足踪所至,时有历史人物遗迹传说,他于感念之余,往往以诗词予以评骘。1989年有一首《七绝·徐州戏马台》:“连年征战怨难平,父老已非昔日情,纵使渡江招士卒,几人投笔楚军行。”戏马台,相传是项羽的练马场。对于项羽,史家、文学家多有同情,诸如大家熟知的杜牧的“江东父老多才俊,卷土重来未可知”,李清照的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”。厉以宁则从发展变化的观点加以分析,给以历史主义的评价:此时的项羽已非当年的项羽,他不善于用人,不善于安天下,即使过了江,“江东子弟”也不会再盲从响应。

厉以宁先生随时注意并且善于分析国内外形势。1976年10月8日得知粉碎“四人帮”之后,在一首词中写道:“十年乱,世道换,路迷迷,谁有韬谋接手下残棋?”这既是国人的期盼,更是经济学家敏锐的发问。而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他在《七绝·由北京赴杭州,车过浙江嘉兴》中写道:“是谁再激南湖水,今日春风惠九州。”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相提并论,足见对这次会议意义、作用的深刻认识。

厉以宁先生是积极主张改革开放的经济学家,他的经济理论推动了近二十年来中国的发展。发展变化的观点也贯穿于他的诗词。除了前面的引述外,请看他1980年参加经济改革会议期间写的一首《七绝·无题》:“隋代不循秦汉律,明人不着宋人装,陈规当变终须变,留与儿孙评短长。”因循保守、维护旧有规制的观点都是违背历史的。

厉以宁先生长我两岁,同校相处,却素无交往,虽然我比较注意他的经济学观点。读他的诗词,可以了解他走过的路———近五十年间,他的许多经历是与同龄人或同代人相似的,所以既觉得清新,又感到亲切,对厉先生又多了一方面的认识。

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

出版,彭松建、朱善利主编

定价:28.00元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